
HY5WS-17/45过电压保护器在与标准热电偶捆扎在一起进行校准时,由于无法获知测量端在瓷管内的具置,导致校准结果误差较大。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故测试结果为由孔底向外各点的数据。需要用贵金属热电偶进行控温和温场测试。有时会采用不可拆卸的陶瓷封装结构为保证气密性由于工作温度较高在真空热处理设备中由于均温块测试孔为盲孔带均温块时轴向与径向温场测试示意图分别如图2轴向和图3所示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参考铠装热电偶的校准方法,将热电偶插入均温块中进行校准。由于均温块本身具有较好的孔间温度一致性,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校准结果。但由于贵金属热电偶校准温度较高,需要综合考虑均温块的使用温度,采用合适的高温合金块。
按常规方法无法准确校准。通过设计制作符合其结构特点的X均温块,实现t3热电偶静态温度特性校准。该均温块的开孔尺寸略大于热电偶直径,孔深也随之增加,保证热电偶插入均温块的深度与孔径之比满足要求。由于均温块内部的传热方式主要以导热为主,高温时金属内部温度分布均匀。该型热电偶结构特殊受温度波动影响小。带来较大测量误差造成校准时受热不均匀捆扎装炉后会明显改变管式炉温场并且这类热电偶一般直径比较粗因此校准时对温度场有着较高要求故能够提供一个稳定且均匀的温场。试验结果表明:将均温块应用于t3热电偶的校准中是X且可靠的。为了取得更好的校准结果,还可以将标准热电偶套上与被校偶相似的外加金属保护管,使二者辐射性能相接近。
对于-200~0℃的温度范围:rt=r0[1+at+bt2+c(t-100℃)t对于0~850℃的温度范围:rt=r0(1+at+bt对于常用的工业铂热电阻,在以上两式中的常数值分别为:a=3.90802×10-3℃-b=-5.802×10-7℃-c=-4.27350×10-12℃。
对于满足以上关系式中铂热电阻的温度系数为:α=0.003850Ω·Ω-1·℃-1(α定义为:α=(r100-r/100×r0Ω·Ω-1·℃-在上述关系式中,r100为100℃时的电阻值,r0为0℃时的电阻值。
铂热电阻分度表可根据上述铂热电阻的电阻-温度关系制订,但不包括其它的电阻分度表。本标准采用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ipts-的温度值。注:上述等式中所定义的电阻值不包含感温元件与终端之间引线的电阻值,除非厂商特殊说明。3.1条款中的电阻值见。
如果试验是通过改变铂热电阻周围介质的温度而进行的,则试验介质到达终温度值的50%所需的时间不应X过铂热电阻的τ0.5的1/10。如果试验是通过铂热电阻投入温度不同的介质而进行的,则被试铂热电阻到达终置入深度所需的时间不应X过铂热电阻的τ0.5的1/10。启动电流:≤0.004b
10.外型尺寸:154mm×110mmx60mm11.重量:0.5kg
12.工作寿命:>10年
13.正常工作温度:-25℃~ +55c;工作温度:-40°℃~ +70°℃;
相对湿度:一般不大于85%,一年中可以30天(自然分布)有时达到95%
三相三线电子式电能表是采用本公司研制的rdk2000系列全数字化智能防电能表芯片技术(结合7026e计量芯片)设计的,具有完全数字化的智能型计量仪表。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农村或工厂企业三相交流电的计量场合。
功能特点:
记录仪器或仪表(详见iec2直接作用的记录电子测量仪器及其附件)的响应时间不应X过铂热电阻的τ0.5的1所记录的热响应时间值应取同一试验至少三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每次测试结果对于平均值的偏离应在±10%以内。
被试铂热电阻的置入部分应位于试验流道的中部,其纵轴在垂直于介质流动方向的平面上,流道的宽度应不小于被试铂热电阻直径的10倍。热响应时间小于1秒时,测试仪器应被设计为在铂热电阻前后方向不存在流动水的自由液面以避免加气处理。在试验流道的可用横截面内,流速ν应保持0.4±0.05m初始温度在5℃~30℃的范围内。温度阶跃值应不大于10℃。在试验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应不大于温度阶跃值的±1%。试验时。
小置入深度应等于铂热电阻的敏感长度与直径的5倍之和。若被试铂热电阻的设计置入深度小于上述数值,则按设计置入深度进行试验,并在试验报告中说明。试验应在搅拌水槽中进行,水的温度保持为0℃。详见附被试铂热电阻处于设计置入深度,其激励电流应保证耗散功率不大于0.1mw,在这样的条件下测量被试铂热电阻的稳态电阻值。
在铂热电阻的额定电阻值为100Ω时,后一次测量稳态电阻值应采用的激励电流值为10ma。电阻值为10Ω时,对应的电流为30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