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BY3-25气动隔膜泵」批发隔膜泵产品概述
QBY3气动隔膜泵是我公司开发的X三代气动隔膜泵,具有质量可靠使用寿命长、噪音底、震动小、永不死机、做工精细等六大X点,即能抽送流动的液体,又能输送一些不易流动的介质,具有自吸泵、潜水泵、屏蔽泵、泥浆泵和杂质泵等输送机械的许多X点。
1、不需灌引水,吸程高达5米,扬程达70米,出口压力≧7bar
2,通过性能好,允许通过颗粒直径达10毫米。抽送泥浆、杂质时,对泵磨损甚微;
3、扬程、流量可通过气阀开度实现无X调节(气压调节在1-7bar之间)
4、「QBY3-25气动隔膜泵」批发无旋转部件,没有轴封,隔膜等抽送的介质与泵的运动部件、工件介质完全隔开,所输送的介质不会向外泄漏。所以抽送有毒、易挥发或腐蚀性介质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人身;
5、不必用电,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可靠
6、可以浸没在介质中工作
7、「QBY3-25气动隔膜泵」批发使用方便、工作可靠、开停只需简单地打开和关闭气体阀门,即使由于意外情况而长时间无介质运行或突然停机泵也不会因此而损坏,一旦X负荷,泵会自动地停机,具有自我保护性能,当负荷恢复正常后,又能自动启动运行;
8、结构简单、易损件少,该泵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泵输送的介质不会接触到配气阀,联杆等运动部件,不像其他类型的泵因转子、活塞、齿轮、叶片等部件的磨损而使性能逐步下降;
9、可输送较粘的液体(粘度在1万厘泊以下);
10、本泵无须用油润滑,即使空转,对泵也无任何影响,这是该泵一大特点;
型号 Type | 流量 Max Flow (L/min) | 扬程 Max Head (m) | 吸程 Suction Lift (m) | 出口压力 Max.air Pressure (kg) | 吸入口径 Suction Size (mm) | 排出口径 Discharge Size (mm) | 入气口径 Air Inlet (in) | 通过颗粒直径 Max Grain Diameter (mm) | 重量 Weight (kg) |
QBY3-10 | 17 | 70 | 3 | 7 | 10 | 10 | 1/4 | 0.5 | 6 |
QBY3-15 | 17 | 70 | 3 | 7 | 15 | 15 | 1/4 | 0.5 | 6 |
QBY3-20 | 50 | 70 | 4 | 7 | 20 | 20 | 1/4 | 2.5 | 9 |
QBY3-25 | 50 | 70 | 4 | 7 | 25 | 25 | 1/4 | 2.5 | 9 |
QBY3-32 | 150 | 70 | 5 | 7 | 32 | 32 | 1/2 | 4 | 11 |
QBY3-40 | 150 | 70 | 5 | 7 | 40 | 40 | 1/2 | 4 | 11 |
QBY3-50 | 340 | 70 | 5 | 7 | 50 | 50 | 1/2 | 5 | 40 |
QBY3-65 | 340 | 70 | 5 | 7 | 65 | 65 | 1/2 | 5 | 40 |
QBY3-80 | 570 | 70 | 5 | 7 | 80 | 80 | 1/2 | 6 | |
QBY3-100 | 570 | 70 | 5 | 7 | 100 | 100 | 1/2 | 6 | |
QBY3-125 | 1000 | 70 | 5 | 7 | 125 | 125 | 3/4 | 10 | |
QBY3-150 | 1000 | 70 | 5 | 7 | 100 | 100 | 3/4 | 10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四部门不久前联合发布了《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同时发布的还有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等,共5大工程的实施指南。这是国务院2015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这一近十年中国制造业及其关联行业发展纲X性文件在“十三五”期间具体贯彻实施的核心部分,引起了各相关行业、地区、相关各团体及全社会的热切关注。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好《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为X、和相关地区、行业、团体、全社会及其相关个体成员谋取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并为在今后更长远的时期奠定坚实基础,笔者认为应在以下方面重点关注和理解指南的核心及其更深刻的内涵和外延。
一、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刻不容缓
根据我国环保、工业、科技等部门、学术界、和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绿色制造发展战略研究”等综合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工业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粉尘分别占排放总量的90%、70%和8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积极培育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倡导绿色消费,X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绿色制造是工业转型升X的必由之路。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国际X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刻不容缓。
二、绿色制造对成功实现《中国制造2025》所设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核心支撑作用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X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X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X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X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X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X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就是制造业发展与环境污染急速恶化的矛盾和大宗资源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并屡次受到严重制约的矛盾。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背景下,推动绿色增长、实施绿色新政是X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发展绿色经济、抢占未来X竞争的制高点已成为X重要战略。发达X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X势,清洁、、低碳、循环等绿色理念、政策和法规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成为衡量X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绿色贸易壁垒也成为一些X谋求竞争X势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国务院2015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这一近十年中国制造业及其关联行业发展纲X性文件中,“绿色制造”不但被列为9个战略任务和重点之一,同时也被列为具体实施的5大重点工程之一。其中在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中,绿色发展也被列为重点考核的四大方面之一。
三、总体部署与目标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把制造业的绿色发展与制造业的信息化提升作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双轮,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顺利实施的强大引擎,强调以制造业绿色改造升X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绿色监管制度为保障,以示范试点为抓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增强国际竞争新X势,实现制造业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并在实施中始终坚持重点突破和协调推进;坚持企业主体和践行社会责任;坚持政策引导和强化绿色监管等三项重要原则。指南强调到2020年中国制造的绿色化推进要实现以下目标:
与2015年相比,传统制造业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部分重化工业资源消耗和排放达到峰值。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
四、重点任务的部署及其特点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围绕总体部署与目标具体部署了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示范推广,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示范应用,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应用等三项重点任务。这些任务的部署体现了以下特点:
五、保障措施的可操作性与前瞻性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提出了加强组织X导、加大财税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国际合作、传播绿色理念等六项保障措施。这些保障措施与所部署的重点任务紧密联系,重点考虑了“十三五”期间的大规模产业化推进所需要的具体条件,也在制度和法律建设、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重塑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部署。
为确保重点任务的完成和指南目标的实现,保障措施在加强组织X导、加大财税支持、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不仅提出了具体方案,更是突出强调了X各部门的协调统一。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该指南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这种模式在我国专项规划类和专项实施方案类行政文件中是很少见的。这种模式能够使指南的实施在科技创新、产业化推广、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相关方面的融合以及各X的直接资金支持等多方面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
下一篇:http://www.wjw.cn/product/MBR120926104158140687/PRO170607172857269443.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