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网合一光纤配线架虽然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科技工作者对Be的光电话具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光源及光在大气中传输的严重衰减性,这种大气通信光电话未能像其他电通信方式那样得到发展。19世纪30年代电报的出现用电取代了光,开始了电信时代。三网合一光纤配线架1876年电话的发明引起了通信技术本质的变化,电信号通过连续变化电流的模拟方式传送,这种模拟电通信技术支配了通信系统达100年之久。20世纪电话网的发展导致了电通信系统的许多改进,用同轴电缆代替了双绞线大大提高了通信容量,较好代同轴电缆在1940年投入使用。三网合一光纤配线架由于需要传送的信息数量急剧增长,对通信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使载波频率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要求。但是当频率X过10MHz,使用同轴电缆的传统方式通信损耗较大,这种限制导致了微波通信系统的发展。
ODF光纤配线架又称光纤配线柜,144芯288芯216芯360芯576芯720芯864芯960芯1152芯1440芯等光纤配线架.
ODF所有的零件采用的材料应具有防腐性能,如该材料无防腐性能应作防腐处理;其物理、化学性能必须稳定,并与光缆护套和尾纤护套相容。为防止腐蚀和其他损害,这些材料还必须与其他设备中所常用的材料相容。
ODF中表面电镀处理的金属结构件,在通过盐雾试验方法进行48h盐雾试验后,外观不得有肉眼可见的锈斑。
采用涂覆处理的金属结构件,其涂层与基体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附着力应不低于GB/T9286标准表I中2X要求:在交叉处和/或沿切口边缘有涂层脱落,受影响的交叉切割面积明显大于5%,但不能明显大于15%。
设备中非金属材料的结构件及光纤连接器的燃烧性能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试验样品没有起燃;
2)试验样品离火后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不X过10s,并且火焰或从试验样品上掉落的燃烧或灼热颗粒未使燃烧蔓延到放在试验样品下面的底层。[1]
单元式的光纤配线架是在一个机架上安装多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X立的光纤配线架。这种配线架既保留了原有中小型光纤配线架的特点,又通过机架的结构变形,提供了空间利用率,是大容量光纤配线架早期常见的结构。但由于它在空间提供上的固有局限性,在操作和使用上有一定的不便。
抽屉式的光纤配线架也是将一个机架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一至两个抽屉组成。当进行熔接和调线时,拉出相应的抽屉在架外进行操作,从而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使各单元之间互不影响。抽屉在拉出和推入状态均设有锁定装置,可保证操作使用的稳定、准确和单元内连接器件的安全、可靠。这种光纤配线架虽然巧妙地为光缆终端操作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但与单元式一样,在光连接线的存储和布放上,仍不能提供大的便利。这种机架是目前多的一种形式。
模块式结构是把光纤配线架分成多种功能模块,光缆的熔接、调配线、连接线存储及其他功能操作,分别在各模块中完成,这些模块可以根据需要组合安装到一个公用的机架内。这种结构可提供大的灵活性,较好地满足通信网络的需要。目前推出的模块式大容量光纤分配架,利用面板和抽屉等X特结构,使光纤的熔接和调配线操作更方便;另外,采用垂直走线槽和中间配线架,X地解决了尾纤的布放和存储问题。因此它是大容量光纤配线架中受欢迎的一种,但它目前的造价相对较高
光纤配线架的选型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各地应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在认真了解,反复比较的基础上,才能选出一种能满足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的光纤配线架。[2]
在微波通信系统中,利用1~10GHz的电磁波及合适的调制技术传递信号。早的微波通信系统于1948年投入运营,从此以后,微波通信系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微波通信系统依然存在着成本高、中继距离短、载波频率受限制的缺点系统的通信容量用比特率距离积(BL)表示,B为比特率,L为中继间距。20世纪后半叶人们开始认识到,如果用光波作载波,BL积可能增加几个数量X。然而当时发展光通信技术存在两个难以攻克的难题:较好个难题是无法找到适合光通信的低损耗传输介质,X二个难题是无合适的相干光源,使得光通信技术发展停滞不前现代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1966年7月是光纤通信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英籍华人高锟博士在Proc.IE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十分有名的《用于光频的光纤表面波导》,该文从理论上分析证明了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以实现光通信的可能性,设计了通信用光纤的波导结构,更重要的是,他科学地预言了制造通信用低损耗光纤,即通过加强原材料提纯、加入适当的掺杂剂,可把光纤的衰减系数降低20dB/km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