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配线柜-----下面介绍一下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1.时分复用方式向X高速系统发展从过去二十多年的电信发展看,网络容量的需求和传输速率的提高一直是一对主要矛盾。传统光纤通信的发展始终按照电的时分复用(TDM)方式进行,每当传输速率提高光纤通信简明4倍,传输每比特的成本大约下降30%~40%,因而高比特率系统的经济效益大致按指数规律增长。目前实用化的商用光纤通信系统可达10Gb/s,这样的系统已经大量装备采用外调制技术、色散补偿技术和放大自发辐射(ASE)滤波等技术,可以达到40Gb/s,目前可靠且无误码地传输40Gb/s信号乃至40Gb/s以上的信号的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网络。上成为商用系统还有一定的困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逐步商品化。2.波分复用(WDM)方式向密集化方向发展采用电的时分复用(TDM)方式的扩容潜力已经接近极限,然而光纤的带宽资源仅仅利用了不到1%,还有99%的资源尚待发掘。
综合配线柜-----细节图片
综合配线柜-----产品介绍
这种机柜的体积大、笨重、外形简陋,已被淘汰。随着晶体管、集成电路的使用和各种元件、器件的X小型化,机柜的结构也向小型化、积木化方向发展。网络机柜已由过去的整面板结构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尺寸系列的插箱、插件结构。插箱、插件的组装排列方式分水平排列和垂直排列两类。网络机柜材料普遍采用薄钢板、各种断面形状的钢型材、铝型材及各种工程塑料等。网络机柜的框架除用焊接、螺钉连接外,还采用粘接工艺。安装事项编辑有了机柜相关尺寸,再检查设备的外形,确保和选择的支架搭配。一个坚固的机柜可承重达450磅,所以检查一下用来拿出设备用的工具,比如,提门或手推车。好的机柜下面装有轮子,所以你只需把该装的设备装进去,再把机柜推到合适的地方即可。测量一下房间的大小和机柜经过的天花板、门和电梯高度。再有,考虑到机柜里的多类设备,确保把机柜放在距离电源、网线插口、通讯插口近的地方。检查打开和关闭机柜时柜门打开的角度。标准机柜门在右边打开,门轴在左边,当然不排除相反的情况。所有的门和侧板都应很容易打开,以便于维护。当你要将设备机柜安装入一个已经存在的机柜组时,你可以把机柜挨着排成一排,这样安全、整齐。有些机柜组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再增加了,或者只能增加几种附件。的机柜组模型应具有充分的可扩充性,并带有所有必要的硬件,可把机柜侧板拿掉,用螺钉将机柜相互连接,排成一排。机柜整理编辑1. 前期准备X先要通知用户在不影响用户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整理机柜。然后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现有的设备情况、用户数量、用户分组等多种因素勾画出机柜内部的线路走线图和设备位置图。接下来准备好所需材料:网络跳线、标签纸、各种型号的塑料扎带(勒死狗)。
2. 整理机柜安装机柜:需要自己动手做以下三件事:X一,使用随机框带的螺丝和螺母将固定架上紧;X二,将机柜扳倒,把可以活动的轮子安上;X三,根据设备的位置在固定架上调整和添加挡板。整理线路:将网线分组,组数通常小于或等于机柜后面理线架的个数。将所有设备的电源线捆扎在一起,将插头从后面的通线孔插入后,通过一个单X的理线架寻找各自的设备。固定设备:将机柜中的挡板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使管理员能够不开机柜门就可以看到所有设备的运转情况,同时根据设备的多少和大小适当地添加挡板。注意要在挡板间留出一定的空隙。将机柜内所有用到的交换设备、路由设备按照预先画好的图放置好。网线贴标:所有网线连接好以后,需要对各网线进行标识,将准备好的即时贴缠绕到网线上,并用笔在其上加以标注(一般注明房间号或作什么用途),要求标识要简单易懂。对交叉网线可以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即时贴与一般网线加以区分。如果设备太多,则要对设备进行分类编号,并对设备贴标。3.后期工作联电测试:当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进行网络联通测试,以保证用户正常的工作——这是*重要的。文档更新:对本次机柜整理的内容进行文档更新。重新画设备布置图和网线连接图。在图上要注明设备的编号和网线的标识,以备检修查阅。能够将用户名也作为一项加入到图示当中。*后注明日期和理线人。
如果将多个发送波长道当错开的光源信号同时在一根光纤上传送,则可大大增加光纤的信息传输容量,这就是波分复用(WDM)的基本思路。WDM系统目前从1528.77nm到1560.61nm信道间隔25GHz,可配置80个信道。考虑到多通道WDM受EDFA的可用带宽和窄带光滤器成本等各种技术上和经济上的限制,目前的实用水平已达40×10Gb/s。实验室水平远远X过这一水平,据估计160×40Gb/s的商用技术不久将来也将成为现实。3.新型光纤不断发展光纤是构筑新一代网络的物理基础。传统的G.652单模光纤在适应上述X高速长距离传输网络的发展方面已暴露出力不从心的态势,开发新型光纤已成为开发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干线网和城域网的不同发展需要,非零色散光纤(G.655光纤)已经广泛地应用于WDM光纤通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