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53高速钢圆钢 光亮圆棒
F53奥氏钵—马氏体钢 这类钢的Ms点低于室温,固溶处理以后为奥氏体组织,易于成形和焊接,通常可用两种工艺方fa使之发生马氏体转变,一是固溶处理以后经700~800度加热,奥氏体因析出碳化铬而转变为介稳定状态,Ms点升高至室温以上,冷却时转变为马氏体;二是固溶处理以后直接冷却至Ms与Mf点之间,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后一方fa可获得较高的耐腐蚀性能,但固溶处理以后至深冷的间隔时间不宜过久,否则会因奥氏体的陈化稳定作用而使深冷的强化效应降低,经上述处理以后钢再经400~500度时效,使析出金属间化合物进—步强化,这类钢的典型钢号有17Cr一7Ni一A1、15Cr-9Ni-A1,17Cr—5Ni-Mo、15Cr-8Ni-Mo一A1等等,这类钢也称为奥氏体-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并因为实际上这些钢的组织中除奥氏体和马氏体以外,还存在不同数量的铁素体,故也称为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这类钢是50年代后期发展和应用的新型不锈钢,它们总的特点是强度高(C可达100一150)及热强性好,但由于含铬量较低并在热处理时有碳化铬析出,因此耐腐蚀性能比标准的奥氏体不锈钢要低一些,也可以说这类钢的高强度是在xi牲一部分耐腐蚀性能与其他性能(如非磁性)的情况下获得的,目前这类钢主要用于航空工业及dao弹生产方面,一般机械制造中应用尚不普遍,并且在分类上也有把它们纳为X高强度钢的一个系列。
F53双相不锈钢
执行标准:ASTM A 182/ ASTMA 182M-2006
F53对应牌号:
中国GB:
UNS:S32750
德国SEW VDIUV:W.Nr.1.4410
AISI/ASTM:2507
F53
F53供货规格:圆钢、棒材、带材、管材、阀座、球体、法兰和锻件协商供应
F53化学成分:
碳 C:≤0.03
硅 Si:≤0.8
锰 Mn:≤1.2
P:≤0.035
S:≤0.02
铬 Cr:24-26
镍 Ni:6.0-8.0
钼 Mo:3.0-3.5
氮 N:0.24-0.32
铜 cu:0.50
F53在常温下合金的机械性能的小值:
抗拉强度Rm N/mm2 :800
屈服强度RP0.2N/mm2:550
延伸率A5 %:15
布氏硬度HB:310
F53特性:该材料通常在退火状态下供应,虽然它无法通过热处理进行硬化,但可通过冷加工可达到更强的表面强度。
F53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fu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但是,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碳常常被视为有害元素,这主要是由于在不锈钢的耐蚀用途中的一些条件下(比如焊接或经450~850℃加热),碳可与钢中的铬形成高铬的Cr23C6型碳化合物从而导致局部铬的贫化,使钢的耐蚀性是耐晶间腐蚀性能下降,冷热轧不锈钢管的孔的椭圆度较大,并且应采取较小的变形量,以防止发生诸如耳朵之类的缺陷,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fu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使用高品质的不锈钢六角棒制作青葱,形成原因是焊接过程中夹层渣不干净,焊接电流过低,焊接速度过快,焊接操作不当,二是热轧不锈钢板的强度相对较低,板的表面质量稍差,如yang化性和光洁度低的问题,但塑性相对较好,可以对钢板,冷轧板进行加工具有强度大,硬度高和表面光滑度高的X点,如果用不锈钢制成,则可以用薄板冲压制成薄板,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不锈钢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不锈钢需求的增速远高于X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