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自清洗过滤器试验生活废水除磷技术分析】基本说明
全自动自清洗过滤器试验生活废水除磷技术分析
实验部分:仪器与试剂仪器:ZR-6型混凝试验搅拌机,pHS-3C精密pH计,2100N浊度仪,0.45μm微孔滤膜。
试剂:PFS(含Fe3+48g/L),经含Fe3+240g/L的聚铁稀释而成,实验室制备;聚合氯化铝PAC(Al2O3质量分数30%),使用时配成5%的溶液。
实验方法:校园内的生活污水,经二X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作为混凝实验用水,原水pH为6.8~7.2,浊度为4~6NTU,总磷(以P计)质量浓度在1~4mg/L左右。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在二X生物处理前的原水中投加少量的磷酸二氢钾及磷酸氢二钾,来模拟初始总磷质量浓度大于4mg/L的进水。混凝实验用1L烧杯在ZR-6型六联混凝搅拌机上进行,静沉后(无特别说明均为25min)取上清液测定剩余总磷含量。投加PFS(以Fe3+计)和PAC(以Al2O3计),总磷和溶解性总磷及正磷酸盐的测定均采用标准方法。
结果与讨论:pH对PFS和PAC混凝除磷效果的影响由于PFS在合成过程中预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较高电荷的羟基多核络合物,因此较普通铁盐具有更强的电中和能力及吸附架桥作用。PFS投加到水中后,聚合物的形态及所带电荷数目受溶液的pH影响较大,也直接影响到PFS的混凝除磷效果。在PFS投加质量浓度为16.8mg/L,总磷初始质量浓度为4.39mg/L的条件下,考察了pH对PFS除磷效果的影响情况。
pH对PFS除磷效果的影响在酸性及偏碱性范围内,聚铁水解产物以高聚合物为主,所带电荷数较高,因此在较宽的pH范围内都有一定的电中和能力。在pH为6~9范围内,总磷的去除率均为60%以上,X佳pH在8左右,去除率达到70%;pH升高至9左右时,由于络合物中的PO43-被溶液中越来越多的OH-取代,生成的沉淀以Fe(OH)3为主,使得溶液中残余总磷浓度增加,导致去除率有所降低。
在PAC投加质量浓度(以Al2O3计)为17.5mg/L,总磷初始质量浓度为4.39mg/L的条件下,进行了pH对PAC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与PFS相比,PAC在不同pH条件下的混凝除磷性能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在pH为7~10的范围内,PAC对总磷的去除率为60%左右,X佳pH在9左右。在酸性条件下,PAC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差,去除率均低于30%。因为当pH<6时,铝盐投加至水中后,主要以Al3+状态存在,高电荷低聚合度的配合离子占主要地位,难以发挥吸附架桥作用,混凝除磷的效率较低;pH在6~9之间,铝盐水解的主要形态为Al13(OH)534+,随着pH继续增加,出现多核聚集或聚合度很大的氢氧化铝胶体占X多数,混凝吸附除磷的效果X好。
pH对PAC除磷效果的影响由于化学除磷是由化学沉析和絮凝作用共同完成的,两个过程都非常重要。对P的处理效果有赖于Al絮体的吸附能力和絮体的分布。在总磷初始质量浓度为3.74mg/L,pH分别为8.5和5.5的条件下,不同铝盐投加量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在pH为8.5和5.5的条件下,总磷的X高去除率分别为89%和26%。由此可见,pH对PAC除磷具有较大的影响,当选择PAC作为混凝除磷絮凝剂时,适当调节pH,使其落在PAC混凝的X佳pH范围内,可以在较低的混凝剂投加量条件下,获得较高的除磷效率。
结论:PFS与PAC相比,更适合于在中性条件及初始总磷质量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使用。PFS对初始总磷质量浓度为2~4mg/L的废水,去除率均在75%以上。当初始总磷质量浓度在1.09~2.4mg/L范围内时,投加PFS10mg/L,可使出水总磷质量浓度降至0.5mg/L左右,溶解性正磷酸盐(PO43-P)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性。pH对PAC除磷具有较大的影响。当选择PAC作为混凝除磷絮凝剂时,应适当调节pH,使其在PAC混凝的X佳pH范围内,特别是对于初始浓度较高的总磷,宜在偏碱性条件下采用PAC混凝除磷。在实际操作中,应针对原水及生物处理出水后总磷及正磷酸盐的变化,选择适当的加药量范围,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药剂投加量。